江苏:奏响丰收乐章,守护粮食安全底线
江苏:奏响丰收乐章,守护粮食安全底线
江苏:奏响丰收乐章,守护粮食安全底线“芒种芒种,连收带种。”眼下的(de)江苏,广袤田野金浪翻涌,夏收大幕(dàmù)全面拉开。面对前期干旱带来的潜在减产压力(yālì),田间,13万台(wàntái)联合(liánhé)收割机轰鸣驰骋,依托科技手段(shǒuduàn)精准抢收;场外,政策保障同步发力,200亿元专项信贷资金火速到位,确保“粮出手、钱到手”。与此同时,连云港为夏种蓄势待发的耐旱高产新品种“广华粳5号”,正是科技赋能未来的缩影。江苏正全力奏响今夏“颗粒归仓(kēlìguīcāng)”的丰收乐章,牢牢守护粮食安全底线。
在(zài)广袤的麦田里,现代化的种植手段为丰收奠定了基础。去冬今春,干旱少雨的不利影响在江苏省多地发生,各地通过持续(chíxù)不断的精细化田管措施,才取得这来之不易的收获。3月15日(rì)以来,无锡市锡山区有40余天无有效降雨,土壤墒情告急,锡山区太湖水稻园小麦示范方内无人机在巡检中发现部分小麦出现倒三叶落黄现象,园区(yuánqū)第一时间组织(zǔzhī)移动式喷灌设备“靶向补水”,单日作业效率(xiàolǜ)可达传统方式的3倍(bèi)。
针对干旱的问题,扬州市统筹安排各级抗旱资金1204.2万元,采取绿色通道采购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发放给农户等(děng)措施,已喷施叶面肥465万亩次;同时日夜加大(jiādà)水库(shuǐkù)、塘坝调水补水力度,及时将水源送到沟渠、田头,有效缓解小麦旱情(hànqíng)。
收割机(shōugējī)在收割小麦 图片来源/江苏国资
在农机使用方面,今年全省(quánshěng)夏收预计投入收割(shōugē)机13万台、烘干机3.7万台,先进的联合收割机在田间快速穿梭,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和清选等工序,大大提高了收割效率。为了让(ràng)每一粒粮食都(dōu)能颗粒归仓,减少机械收割过程中的损失,江苏各地最近可没少下功夫——南京(nánjīng)的田间地头就搭起了“比武(bǐwǔ)擂台”。传统油菜联合收割机、新型割台(gētái)的油菜收割机及油菜分段(割晒机、捡拾机)同台竞技,以减损率论“英雄(yīngxióng)”。南京市(nánjīngshì)农业装备推广中心工程师束宇介绍,新型割台油菜收割机在参数优化后,损失率较传统机型明显降低。 如今全省新型低损收割机推广量已超(yǐchāo)5000台,它们就像农田里的“精细管家”,让颗粒损耗降到最低。
“三夏”跨区机收(jīshōu)和机械化生产运输离不开高效(gāoxiào)交通保障。要让跨区奔波的收割机跑得更快,交通保障是关键一环。跨区机收的路上也有 "加速器"。交通部门给(gěi)收割机运输车开“VIP 通道”,对符合条件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车辆,一律免收车辆通行费快速放行。5月25日,来自黑龙江的30辆运输车队集中抵达盱眙收费站,仅(jǐn)用8分钟便完成全部放行,单车(dānchē)平均通行时间仅16秒(miǎo)。“以前至少(zhìshǎo)十几分钟,现在几乎秒过!”司机李师傅的感叹道出了通行效率之变。高速公路的护航畅通了“丰收(fēngshōu)之路”,车轮滚滚,满载丰收的希望。
高速路上(lùshàng)的农机运输车辆 图片来源/江苏现代路桥有限责任公司
麦收结束后,江苏夏粮收购随即(jí)展开。今年,江苏全力拓展(tuòzhǎn)市场化收购空间,鼓励国有粮食企业等主力合理定价、加快收购进度,带动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入市。作为夏粮收购的“钱袋子”,农业发展银行江苏省分行已备足首批200亿元夏收专项信贷资金,并开通绿色通道。对重点企业实行“一站式”审批,确保(quèbǎo)收购贷款“即报即审、即批(jípī)即放”,资金供应(gōngyìng)“不断(bùduàn)档”。
各地正加紧落实收储条件,确保新粮“收得进、存得(cúndé)下”。截至目前(mùqián),中央储备粮江苏分公司(fēngōngsī)已准备自有及租赁仓容约200万吨,设立收储库点50余个,覆盖小麦主产区;同时,30万吨战略储备收购仓容已在(zài)38个收购点准备就绪,部分收购点已开秤收粮。
“种的粮卖得出”,是农民(nóngmín)(nóngmín)的底线,也是收购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为农民送上“定心丸”:一旦市场价格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托底政策(zhèngcè)(zhèngcè)将即时启动,确保农民种粮收益。围绕(wéirào)农民售粮需求,各地正严格按照2025年预案要求,科学布局(bùjú)收购点,备足仓容。江苏省相关部门强调,保障粮农收益是核心关切。将充分发挥政策性收购的托底作用,实时监测市场,做足预案启动准备,一旦触发条件(tiáojiàn),第一时间执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 此外,还将优化收购流程与现场(xiànchǎng)服务,主动提供储粮技术指导和清理晾晒帮助,促进减损增收(zēngshōu),全方位保障让农民“放心卖粮、安心卖粮”。
"晒粮要选南北风天,竹竿架成45度角最好。"在淮安的(de)收粮点(shōuliángdiǎn),农技员李师傅正给农户演示储粮技巧。今年全省(quánshěng)收粮点都变身 "服务站",不仅提供免费清理晾晒设备,还手把手教农民 "如何让麦粒在粮仓里不发霉(fāméi)"。有的粮库甚至开着流动收粮车到田头,让农户不用扛着麻袋跑远路。"粮卖得出、卖得好",是这个夏天江苏(jiāngsū)给粮农的承诺。当收割机的轰鸣声渐渐平息,收购点的磅秤正忙着称量丰收的重量,每一粒小麦背后(bèihòu),都是政策与市场联手织就的保障(bǎozhàng)网。
秧好一半禾(hé),苗好七分收。苗全、苗齐、苗壮,是实现水稻稳产高产(wěnchǎngāochǎn)的基础。随着夏收启动,夏种也将紧随其后。
5月16日(rì)下午,连云港市海州(hǎizhōu)区新坝镇的(de)智能育秧工厂内,几乎所有育秧工序均(jūn)由流水线机器完成。玻璃温室里,12层立体(lìtǐ)苗床层层叠翠,空间利用率提升5倍,搭载物联网系统实时监测温湿度等20余项参数,AI算法自动调节遮阳、喷淋装置,秧苗出芽率达98%。“全自动育秧系统每条生产线每小时最多可播种2400盘,不仅(bùjǐn)效率大幅提升,育出的苗也更均匀健壮。”海州农发集团益之农公司副总经理李威介绍,该工厂已形成“智能温室催芽+立体苗床炼苗+大田托管服务”全链条育苗模式,年供秧能力覆盖3万亩稻田。目前,连云港全市共(gòng)建成工厂化育秧中心6个(gè)、正在(zhèngzài)建设1个。为助力水稻(shuǐdào)单产(dānchǎn)提升,连云港重点推广华粳5号等综合性状优良的水稻品种,大力推广智能化、标准化、高效化集中育秧技术。
在新(xīn)技术应用方面,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得到(dào)大力推广。该技术不仅能实现“一次轻简(qīngjiǎn)施肥、一生精准(jīngzhǔn)供肥”,还可将氮肥利用率从40%提升到55%,达到(dádào)减氮增产的目的。此外,稻田杂草“插喷同步”防除技术也在部分(bùfèn)地区试点应用,在机插水稻时同步喷施用于除草的药剂,一次施药封闭除草防效达95%以上,持效期达30天以上,既节省了人工成本,又(yòu)避免了无人机喷药时误伤附近其他作物的可能。
在新品种与新技术为水稻夏种赋能的同时,政府给稻农送上了(le)“ 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走进盐城亭湖区的稻田,农技员正拿着平板电脑给种粮大户陈卫国(wèiguó) "划重点":"你这块田测出来缺钾(quējiǎ),施肥方案得多加5公斤硫酸钾。"全省2000多个土壤监测点(jiāncèdiǎn)就像(xiàng) "田医生",定期给土地 "把脉问诊",每户的施肥方案都(dōu)印着二维码,扫码就能看到定制配方,既省下冤枉钱,又不让土地 "吃撑"。
真金白银的(de)支持更让稻农心里踏实。"苏农贷像场及时雨!"泰州家庭农场主李建军展示着手机(shǒujī)里的到(dào)账(zhàng)信息,“没抵押没担保,3天就拿到(nádào)50万贷款,够买(gòumǎi)20吨稻种了。” 今年(jīnnián)全省通过 "苏农贷"已向稻农发放超5亿元(yìyuán)贷款,审批快得像网购下单。更让人称道的是新推出的 "水稻保险套餐"——在淮安(huáiān)试点区,农户花20元保费,遭了灾最高能赔1000元/亩。上周刚经历暴雨的种粮户王大叔算了笔账:“要是往年,300亩稻田绝收就得亏30万,今年保险能覆盖大半损失。”这些藏在田垄间的新变化,正让“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长出抗风险的 "铁肩膀"。
“苏湖熟(shú),天下(tiānxià)足。”今年,全江苏(jiāngsū)有3616亩小麦迎来丰收。抢收的农机还在麦田轰鸣,收购(shōugòu)的资金已在库点流淌,育秧的智慧正为新苗注入活力——江苏的夏收夏种(xiàzhòng),正以科技之力、政策之稳、良种之基,环环相扣,全力确保今夏“颗粒归仓”,筑牢粮食安全的基石。江苏省在夏种和夏收“双线作战”,与农时赛跑、向土地要效益(xiàoyì)。这守护的不仅是眼前(yǎnqián)的丰收,更铺展着农业现代化的未来图景。我们有理由相信,江苏大地的丰收画卷,必将一年更比一年壮美。
资料来源:中国江苏网、江苏新闻网(xīnwénwǎng)、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国资、江苏现代路桥(lùqiáo)有限责任公司、方志江苏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眼下的(de)江苏,广袤田野金浪翻涌,夏收大幕(dàmù)全面拉开。面对前期干旱带来的潜在减产压力(yālì),田间,13万台(wàntái)联合(liánhé)收割机轰鸣驰骋,依托科技手段(shǒuduàn)精准抢收;场外,政策保障同步发力,200亿元专项信贷资金火速到位,确保“粮出手、钱到手”。与此同时,连云港为夏种蓄势待发的耐旱高产新品种“广华粳5号”,正是科技赋能未来的缩影。江苏正全力奏响今夏“颗粒归仓(kēlìguīcāng)”的丰收乐章,牢牢守护粮食安全底线。
在(zài)广袤的麦田里,现代化的种植手段为丰收奠定了基础。去冬今春,干旱少雨的不利影响在江苏省多地发生,各地通过持续(chíxù)不断的精细化田管措施,才取得这来之不易的收获。3月15日(rì)以来,无锡市锡山区有40余天无有效降雨,土壤墒情告急,锡山区太湖水稻园小麦示范方内无人机在巡检中发现部分小麦出现倒三叶落黄现象,园区(yuánqū)第一时间组织(zǔzhī)移动式喷灌设备“靶向补水”,单日作业效率(xiàolǜ)可达传统方式的3倍(bèi)。
针对干旱的问题,扬州市统筹安排各级抗旱资金1204.2万元,采取绿色通道采购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发放给农户等(děng)措施,已喷施叶面肥465万亩次;同时日夜加大(jiādà)水库(shuǐkù)、塘坝调水补水力度,及时将水源送到沟渠、田头,有效缓解小麦旱情(hànqíng)。
收割机(shōugējī)在收割小麦 图片来源/江苏国资
在农机使用方面,今年全省(quánshěng)夏收预计投入收割(shōugē)机13万台、烘干机3.7万台,先进的联合收割机在田间快速穿梭,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和清选等工序,大大提高了收割效率。为了让(ràng)每一粒粮食都(dōu)能颗粒归仓,减少机械收割过程中的损失,江苏各地最近可没少下功夫——南京(nánjīng)的田间地头就搭起了“比武(bǐwǔ)擂台”。传统油菜联合收割机、新型割台(gētái)的油菜收割机及油菜分段(割晒机、捡拾机)同台竞技,以减损率论“英雄(yīngxióng)”。南京市(nánjīngshì)农业装备推广中心工程师束宇介绍,新型割台油菜收割机在参数优化后,损失率较传统机型明显降低。 如今全省新型低损收割机推广量已超(yǐchāo)5000台,它们就像农田里的“精细管家”,让颗粒损耗降到最低。
“三夏”跨区机收(jīshōu)和机械化生产运输离不开高效(gāoxiào)交通保障。要让跨区奔波的收割机跑得更快,交通保障是关键一环。跨区机收的路上也有 "加速器"。交通部门给(gěi)收割机运输车开“VIP 通道”,对符合条件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车辆,一律免收车辆通行费快速放行。5月25日,来自黑龙江的30辆运输车队集中抵达盱眙收费站,仅(jǐn)用8分钟便完成全部放行,单车(dānchē)平均通行时间仅16秒(miǎo)。“以前至少(zhìshǎo)十几分钟,现在几乎秒过!”司机李师傅的感叹道出了通行效率之变。高速公路的护航畅通了“丰收(fēngshōu)之路”,车轮滚滚,满载丰收的希望。
高速路上(lùshàng)的农机运输车辆 图片来源/江苏现代路桥有限责任公司
麦收结束后,江苏夏粮收购随即(jí)展开。今年,江苏全力拓展(tuòzhǎn)市场化收购空间,鼓励国有粮食企业等主力合理定价、加快收购进度,带动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入市。作为夏粮收购的“钱袋子”,农业发展银行江苏省分行已备足首批200亿元夏收专项信贷资金,并开通绿色通道。对重点企业实行“一站式”审批,确保(quèbǎo)收购贷款“即报即审、即批(jípī)即放”,资金供应(gōngyìng)“不断(bùduàn)档”。
各地正加紧落实收储条件,确保新粮“收得进、存得(cúndé)下”。截至目前(mùqián),中央储备粮江苏分公司(fēngōngsī)已准备自有及租赁仓容约200万吨,设立收储库点50余个,覆盖小麦主产区;同时,30万吨战略储备收购仓容已在(zài)38个收购点准备就绪,部分收购点已开秤收粮。
“种的粮卖得出”,是农民(nóngmín)(nóngmín)的底线,也是收购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为农民送上“定心丸”:一旦市场价格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托底政策(zhèngcè)(zhèngcè)将即时启动,确保农民种粮收益。围绕(wéirào)农民售粮需求,各地正严格按照2025年预案要求,科学布局(bùjú)收购点,备足仓容。江苏省相关部门强调,保障粮农收益是核心关切。将充分发挥政策性收购的托底作用,实时监测市场,做足预案启动准备,一旦触发条件(tiáojiàn),第一时间执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 此外,还将优化收购流程与现场(xiànchǎng)服务,主动提供储粮技术指导和清理晾晒帮助,促进减损增收(zēngshōu),全方位保障让农民“放心卖粮、安心卖粮”。
"晒粮要选南北风天,竹竿架成45度角最好。"在淮安的(de)收粮点(shōuliángdiǎn),农技员李师傅正给农户演示储粮技巧。今年全省(quánshěng)收粮点都变身 "服务站",不仅提供免费清理晾晒设备,还手把手教农民 "如何让麦粒在粮仓里不发霉(fāméi)"。有的粮库甚至开着流动收粮车到田头,让农户不用扛着麻袋跑远路。"粮卖得出、卖得好",是这个夏天江苏(jiāngsū)给粮农的承诺。当收割机的轰鸣声渐渐平息,收购点的磅秤正忙着称量丰收的重量,每一粒小麦背后(bèihòu),都是政策与市场联手织就的保障(bǎozhàng)网。
秧好一半禾(hé),苗好七分收。苗全、苗齐、苗壮,是实现水稻稳产高产(wěnchǎngāochǎn)的基础。随着夏收启动,夏种也将紧随其后。
5月16日(rì)下午,连云港市海州(hǎizhōu)区新坝镇的(de)智能育秧工厂内,几乎所有育秧工序均(jūn)由流水线机器完成。玻璃温室里,12层立体(lìtǐ)苗床层层叠翠,空间利用率提升5倍,搭载物联网系统实时监测温湿度等20余项参数,AI算法自动调节遮阳、喷淋装置,秧苗出芽率达98%。“全自动育秧系统每条生产线每小时最多可播种2400盘,不仅(bùjǐn)效率大幅提升,育出的苗也更均匀健壮。”海州农发集团益之农公司副总经理李威介绍,该工厂已形成“智能温室催芽+立体苗床炼苗+大田托管服务”全链条育苗模式,年供秧能力覆盖3万亩稻田。目前,连云港全市共(gòng)建成工厂化育秧中心6个(gè)、正在(zhèngzài)建设1个。为助力水稻(shuǐdào)单产(dānchǎn)提升,连云港重点推广华粳5号等综合性状优良的水稻品种,大力推广智能化、标准化、高效化集中育秧技术。
在新(xīn)技术应用方面,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得到(dào)大力推广。该技术不仅能实现“一次轻简(qīngjiǎn)施肥、一生精准(jīngzhǔn)供肥”,还可将氮肥利用率从40%提升到55%,达到(dádào)减氮增产的目的。此外,稻田杂草“插喷同步”防除技术也在部分(bùfèn)地区试点应用,在机插水稻时同步喷施用于除草的药剂,一次施药封闭除草防效达95%以上,持效期达30天以上,既节省了人工成本,又(yòu)避免了无人机喷药时误伤附近其他作物的可能。
在新品种与新技术为水稻夏种赋能的同时,政府给稻农送上了(le)“ 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走进盐城亭湖区的稻田,农技员正拿着平板电脑给种粮大户陈卫国(wèiguó) "划重点":"你这块田测出来缺钾(quējiǎ),施肥方案得多加5公斤硫酸钾。"全省2000多个土壤监测点(jiāncèdiǎn)就像(xiàng) "田医生",定期给土地 "把脉问诊",每户的施肥方案都(dōu)印着二维码,扫码就能看到定制配方,既省下冤枉钱,又不让土地 "吃撑"。
真金白银的(de)支持更让稻农心里踏实。"苏农贷像场及时雨!"泰州家庭农场主李建军展示着手机(shǒujī)里的到(dào)账(zhàng)信息,“没抵押没担保,3天就拿到(nádào)50万贷款,够买(gòumǎi)20吨稻种了。” 今年(jīnnián)全省通过 "苏农贷"已向稻农发放超5亿元(yìyuán)贷款,审批快得像网购下单。更让人称道的是新推出的 "水稻保险套餐"——在淮安(huáiān)试点区,农户花20元保费,遭了灾最高能赔1000元/亩。上周刚经历暴雨的种粮户王大叔算了笔账:“要是往年,300亩稻田绝收就得亏30万,今年保险能覆盖大半损失。”这些藏在田垄间的新变化,正让“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长出抗风险的 "铁肩膀"。
“苏湖熟(shú),天下(tiānxià)足。”今年,全江苏(jiāngsū)有3616亩小麦迎来丰收。抢收的农机还在麦田轰鸣,收购(shōugòu)的资金已在库点流淌,育秧的智慧正为新苗注入活力——江苏的夏收夏种(xiàzhòng),正以科技之力、政策之稳、良种之基,环环相扣,全力确保今夏“颗粒归仓”,筑牢粮食安全的基石。江苏省在夏种和夏收“双线作战”,与农时赛跑、向土地要效益(xiàoyì)。这守护的不仅是眼前(yǎnqián)的丰收,更铺展着农业现代化的未来图景。我们有理由相信,江苏大地的丰收画卷,必将一年更比一年壮美。
资料来源:中国江苏网、江苏新闻网(xīnwénwǎng)、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国资、江苏现代路桥(lùqiáo)有限责任公司、方志江苏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